文/荷蘭仔



觀影前得知他是一部以色列政府出資以動畫形式呈現的戰爭紀錄片,講得是巴勒斯坦解放組織逃到黎巴嫩引發內戰,並暗殺了黎國新選出的基督徒總統「巴席爾」,造成當時不滿巴解的基督徒長槍黨在黎國境內兩個難民營進行大屠殺的一段歷史,其實我一開始對這段歷史真的一點興趣也沒有,只覺得他以動畫形式呈現非常的新鮮,而本片在奧斯卡又以黑馬之姿入圍了最佳外語片,因此前往觀影,看完電影我給了他7/10分,他所敘述的東西遠比我想像要來得嚴肅許多,很適合喜歡動畫及戰爭議題的朋友前往觀賞。



(層層抽絲剝繭喚起一段不願被想起的記憶)
在看完電影以後我發現我實在太不應該了,當初竟然只抱著好玩好奇的心態,而電影敘述的內容遠比我想像來得嚴肅之外,更是導演面對內心深處的自己,甚至透過心理治療、訪問當時的同袍,層層抽絲剝繭找回破碎的記憶,而不願被想起的記憶是如何的殘酷寫實,我把他留給各位去觀影時便會知道,我只能說,除了震撼還是震撼;有人說拍電影有療傷的效果,但我非常佩服拍電影的過程導演不段用各種方式去探求真相的勇氣,要如此再次面對可怕回憶,這對戰後創傷症候群來說到底是療傷呢?還是二次傷害呢?而電影背後反戰寓意之濃厚,本片站上奧斯卡大舞台上,入圍已經讓他受盡世界矚目,也引起了民眾對這段歷史的關注,最後有沒有得獎似乎已經不那麼重要了,電影本身娛樂性也許沒有太大,但他是一部真正值得被尊敬的好電影,甚至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已無能人出其右。

 



(以色列駐台大使現身特映會場、低姿態說明政府立場)
而這段巴解與黎國的戰爭為何以色列又牽涉其中?其實當時以色列暗中支持基督徒長槍黨使得間接成了這場屠殺的劊子手,當時以國有四十萬人上街遊行抗議以國軍隊並沒有積極阻止這場屠殺,後來甚至成立調委員會追究這場屠殺的道德責任,而電影開場前以色列駐台大使更至現場說明以國對於屠殺事件的立場以及後續種種的補救動作,也因此成了資助本片的緣由,從以色列大使的說明還有姿態,我可以明顯得感受到他的誠意,儘管身邊至少五位隨扈的大陣仗,他卻非常平民,更耐心等到電影結束還在戲院等候,為觀影後仍有疑問的觀眾來一一解答,工作人員表示,這場特映會並沒有告知媒體,為的是保護大使的安全,而大使如此低姿態的誠意展現,讓我印象深刻。




本文已獲作者同意轉載,原文出自於荷蘭仔的網路日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altzWithBashi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